在教师的带领下,2018级9班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民族文化专题实践考察活动。
4月18日从学校出发,第一站到达国家三级博物馆——汶川博物馆,该博物馆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设计者何镜堂院士设计,博物馆一楼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展;二楼是羌族的历史和文化,姜维城遗址出土的彩陶残件,在石棺葬中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双耳罐等珍贵文物,都足以说明这个不屈的民族与中国历史的共振与碰撞;三楼展出的则是广东援建汶川的成果。

参观汶川博物馆
第二站到达桃坪羌寨,首先参观了非物质文化羌绣传承人、喜悦羌绣合作公社创办人张居悦女士的工坊,听取了张女士关于羌绣发展历史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的相关案例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接下来在导游的引领下,游览了老羌寨特色民居。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性的东方古堡"。

张居悦讲羌绣

参观桃坪羌寨合影
4月19日第一站前往石头奇观——甘堡藏寨考察,甘堡藏寨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它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意为"坡上的村落"。在整个藏区自古就将甘堡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第二站到达孟屯河谷,藏式的居住群楼和藏家风情,尚未开发的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天地灵光,人物和谐。

甘堡藏寨合影
4月20日第一站由何国良先生带领大家参观北川非遗保护中心和自己的工坊。何国良先生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研发出羌绣文创饰品50个系列、逾200个品种,让独具地方特色的北川羌绣,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北川羌绣生产性保护的典范。

参观北川非遗保护中心
何国良先生解说藏品

与何国良先生交流
最后一站到达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古代羌人开启中国农耕文明,成为华夏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展览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历史篇、社会篇、文化篇。从羌族起源开始解读整个羌民族的文化特征,着重突出羌族民俗和文化的主题。
民俗馆展板
为期三天的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良多,山川风光、人文风俗让人不禁感叹祖国的美好,人民的勤劳。期望用自己的智慧和专业技能为祖国的建设,民族文化的传承而贡献力量。